爱读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本王已死 > 【终章】
    第64章

    上元节, 灯火连天,将人间映衬成倒悬的星河。

    宫内有晚宴,有灯会, 还有烟火盛景, 论起热闹, 却仍然远不如民间。

    帝京的大街小巷灯影煌煌, 人们挑着龙凤灯游遍京都, 然后将它们挂在最高的灯楼上。凡俗之辉第一次胜过天上明月,光辉笼罩下处处是欢声笑语,先贤们所憧憬的大同盛世也莫过于此。

    沈青池是一国之君,上元夜宴的主角,实在脱不开身,只好满心遗憾地让连雨年独自去逛灯会。

    出宫前两人还拉扯了一会儿, 等连雨年答应他子时前会回来陪他吃元宵、见他的继承人, 才得以在天黑前走出宫门。

    这一去就是游鱼入水, 他差点玩疯了。

    灯会上有灯神游街, 有各色小食, 有永远猜不完的灯谜, 还有才子佳人打擂台、互扔绣球拒亲的热闹看。

    上元节一向是年轻未婚男女们交游往来的最佳时机,加上大盛风气开放,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同行游园的有情人,空气中满是甜腻腻的气味。

    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天街桂楼,今年灯会最高的灯楼就伫立于此。宝塔状的灯楼上挂满了形状各异的灯笼, 若是有心上人, 可以通过猜灯谜、武力取灯等方式取灯相赠,有看上同一盏灯笼的也可互相抢夺,文争武斗各凭本事。

    至于灯楼最顶上的灯王, 那却是不送不卖的,要留到明年继续竞选灯会的灯王,落败后才能出售给有缘人。

    今年的灯王做成了重瓣牡丹,以玉楼春为形,晕染多种颜色,远看就像一朵七彩祥云,美得咄咄逼人。

    连雨年不太喜欢这种做到极致的繁复华丽之美,却也忍不住赞叹做出灯王的匠人的手艺。

    桂楼下人潮汹涌,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大部分人是在看热闹,不过排队答题的也不少,更有几个自恃武艺高强的少年侠客在半空飞来飞去,抢夺同一盏花灯,而且有男有女,打得有来有回,叫好声不绝于耳。

    连雨年揣着袖子仰头看了一会儿,终于从浩如繁星的灯笼中寻出最喜欢的一盏,纵身跃向空中,身形如飘然潇洒的鹤,不需借力便绕着灯笼转了半圈,伸手摘向挂在飞角上的花灯。

    人群一片哗然,望着他清逸的身姿用力鼓掌。正当他的手即将触碰到灯笼的挂环时,身后忽然扫过一道劲风,有人横插一杠,想与他争夺。

    那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衣着简朴素净,生着一双弯弯的笑眼,令人观之心喜。

    “我家小妹性情挑剔,一场灯会看下来就喜欢这盏灯,先生,抱歉啦!”

    “不用抱歉。”连雨年轻笑着敲开他的手,衣袖拂落灯盏,身影急转,轻巧越过他抓住了灯环,“我又不会让。”

    少年讶异地瞪大双眼,一口气没来得及提,险些掉下地去,还是脚尖轻点一下先前挂着灯笼的飞角借力,才堪堪稳住身形。

    连雨年却无需这些,衣袂飘转如乘风而起,仙人一般闪转腾飞,落地也轻盈。

    少年追着他下来,隔着人群大声问道:“先生学的是何种轻功身法?怎的这般利落飘逸。”

    “我没有学过轻功,只是会飞而已。”连雨年笑眯眯地向他举起灯笼,“承让。”

    少年抓抓头发,正要再问,却见他转身入了人潮,不见踪影。

    “啊……”他怔忪地喃喃道,“我该不会是遇到神仙了吧?……”

    上元佳节繁灯如梦,萍水相逢亦是诗情画意。

    今夜是个无眠夜,京中无宵禁,百姓们大概会一直闹到天亮。

    但连雨年并不贪恋繁华,如他承诺的那样,子时前便回到安和殿,在偏殿水潭前找到了两道相坐对弈的身影。

    院中寂静,花落有声。沈青池背对着连雨年,对面的人白衣轻裘,乌发雪肤,面貌不是十分俊朗,胜在温柔恬淡的气质。

    听见脚步声,这名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抬眼望来,与连雨年四目相对。

    连雨年手里提着形如圆月、色如美玉的琉璃灯,灯火轻暖,照着他的清姿玉貌,看怔了少经世事的少年。

    “啪嗒”一声,他手里的棋子落错了位,将原本的大好局势拱手让人。

    沈青池轻笑,也没回头:“是不是朕的丹先生回来了?”

    少年赧然:“陛下,觉瑾失礼了。”

    并未乘胜追击,沈青池摆摆手,把棋子扔回瓮里,起身走到连雨年身边,十分自然地接过他手中的灯笼。

    “送我的?”

    “嗯。”连雨年点头。

    “圆月完满,我喜欢这个寓意。”沈青池一手提着灯,另一手牵着他回到桌前,冲对面的少年扬了扬下巴,“沈觉瑾,朕的太子……算了,这个称号不大吉利,还是用继位者吧。”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

    沈觉瑾好脾气地笑笑,向连雨年拱手:“丹先生。”

    连雨年回礼:“殿下不必客气。殿下此前一直在京中?”

    沈觉瑾微微颔首:“是啊,不过我乃旁支庶出,在他人眼中身份低微,想来也没什么人会跟先生提起我。”

    连雨年莞尔,招呼他落座,又拽着沈青池坐下,让他们重开一局,自己旁观,气氛称不上多么亲近,但也是其乐融融,往后的朝堂局势,便在这一方小桌、三两笑谈间定了下来。

    沈觉瑾虽是皇室宗亲,但与沈青池隔得远,不算血脉至亲,加上是庶出,从前日子过得颇为窘迫。

    幸而他运气好,得沈青池慧眼识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一展宏图的舞台。不出意外的话,他年后就会进入朝廷,开始熟悉政务、交结群臣、培植亲信。

    沈青池已经为他铺好道路,剩下的难关就只能由他自行攻克了。

    ……

    春去秋来,三载岁月一晃而过,因皇权交接而震荡不已的大盛朝廷,终究是在满京姗姗来迟的春色中渐归宁静。

    自神代以来,沈青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禅让皇位的帝王,朝臣们固然难以接受,可在民间,在史官笔下,这却是圣主气量。

    而他选定的继位者也颇有他当年夺嫡时的风范,从性情到能力无一不叫人惊叹,就连张相也不禁觉得,哪怕换沈青池的亲生儿子过来,都再做不到如此出色。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这场旷古烁今的权力交替终究是在盛朝臣民们的纵容下顺利度了过去。

    沈青池是个明君,在位时间虽短,却功绩卓绝,将在先帝手中隐有积贫积弱之相的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百姓们尊他敬他,也愿意信任他的眼光——陛下的选择从未出错,这次肯定也一样!

    五月十二,登基大典。

    钟声悠长鸣响,明亮日光映照着气象恢宏的典礼,光明坦途上,百官入殿谒见新皇。

    而在另一侧,连雨年和沈青池牵着马儿悠哉悠哉地出了京,头上戴着同款的挂了纱帘的斗笠,把面容与身形一并掩去。

    “我以为你会等典礼结束再走。”沈青池笑着看向身旁的恋人,语气里略带促狭,“你前几日忙前忙后加强登基大典守卫力度,恨不得在觉瑾的帝袍上绣满防护符文的模样,仿佛你才是他的生身父亲。”

    连雨年扯了扯嘴角,无奈道:“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他没有明说,沈青池却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摇头道:“他命好,如今河晏海清,也没人同他争夺皇位,哪里会像六年前的我那般腹背受敌。”

    连雨年斜他:“呵,你就嘴硬吧,好像让禁军近卫把皇宫围得密不透风、碰到个稍显可疑的人就逮起来问话的人不是你一样。杯弓蛇影。”

    沈青池抿嘴,与他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捂脸一笑。

    先太子人都走了八百年了,留在他们身上影响却仍旧如此刻骨铭心且根深蒂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祸害遗千年呢?

    昔日伤痕变成了如今说笑闲谈的谈资,连雨年心情松快,翻身上马,弯腰轻拍沈青池的笠帽:“出城门就可以纵马疾驰了,要不要一起跑一阵?”

    “好啊!”

    沈青池笑吟吟点头,跃上马背后,不等他喊开始便一抖缰绳飞驰而出,袖摆飘扬,背影潇洒自在。

    连雨年气乐了:“你又抢跑!”

    一个“又”字,又唤醒无数旧事。

    不必汲营于权力的日子里,他们也当过斗鸡走狗、扬鞭策马过京郊的“纨绔”儿郎,在杏花树下沽酒,醉卧于城楼。

    还不是情窦初开的时节,九殿下与他的伴读懵懂地瞧着过路的夫妇,用不甚在意的口吻谈论未来的伴侣。

    他们都笃定未来的自己将长期处于婚姻不自由的境地,表情麻木,反应平淡,连柴米油盐的平淡安宁也不敢认真期盼,更遑论遇上一个对的人,赴一场生死相许的情缘与约定。

    那时的闲愁很轻,也不过是不得自由罢了。

    人生到此,许多回忆已不似从前那般不忍卒睹,苦得令人舌根发痛。

    而今海阔云高,风清日丽,往事俱已矣。未来在脚下,爱人在身旁,纵然余生漫漫,这一路也一定是鲜花着锦,光辉灿烂。

    连雨年揉揉马头,循着马蹄印追了上去,踏过落满杏花的雨后湿泥。

    城门口的茶馆里飘出新茶的香气,说书先生响木一拍,把帝京近日趣闻信手拈之,娓娓道来。

    “话说太上皇与丹澧先生……”

    盛朝今日无事。